练习书法该从哪种字体开始

丰谷 2021/4/18 15:09:35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576     序号:1778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进修书法从哪种字体动手好呢?关于这个问题,书法家们各自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从篆书动手好;有的说从隶书动手好;有的说从行书动手好。这些见解都有必定的情理。但我以为从楷书动手较好。

我之因此不赞同从篆、隶动手学书,是由于学篆书首先碰到一个难以看法的问题,添加了进修的困难;其次,篆书衰亡和通用的时期间隔如今比拟悠远。如今的入们,绝大多数不识篆字。当今,篆书作为一种字体,仍有其艺术观赏价值,而其适用价值却已今是昨非。我以为,关于只想经过进修书法写开工致雅观的楷书、行书以顺应进修、任务需求的人来说,能够不学篆书。隶书比篆书易识易写,但与楷书比拟起来,点画显得柔嫩多余,

刚毅缺乏,而且构造易于散布平允,学好隶书再学楷书难,而学好楷书再学隶书易——这是就初学而言的,假如要想窥其堂奥,到达深邃的艺术地步,学好任何字体都不是十拿九稳的。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驰。楷在这里是榜样、模范的意思。楷书点画清楚,搭配均匀,形体朴直,

应规入矩,宜于初学。明朝书法实践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关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由于无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构造的训练、写出的字轻易呈现点画不规则,笔力不刚毅,疏密不均匀,构造不平稳,比例不恰当等弊端。因此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好笑也。”

关于初学书法从哪种字体动手为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必要也不克不及够强求一概,只有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动手都能获得成绩,堪称异曲同工。但其所破费的时间精气,所走行程的远近是曲生怕就天壤之别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仍是顽固地以为宜从楷入。楷书从汉朝就已有其雏形,魏、晋大为风行,至隋、唐乃集其大成,初学者进修哪一朝代的为好呢?

我以为从唐楷动手学书,有法可依,能把笔画写得方中矩,圆中规,直中绳,是非合度,轻重合宜,构造稳重,从而奠基坚固的根底。

有人以为,唐楷法式威严,进修时轻易被那严厉的规则所约束,而提出初学应从魏晋动手,说如许能够把字写得呆头呆脑,自在纵容。我以为要把字写得或古拙,或英俊,或严肃,或俊逸,或丰伟,或洒脱,或庄严,或飞动,总之拥有必定的作风特征,是十分必要的。关于初学者却应力图构造的工致规则。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散布,但求平允;既知平允,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允。“初学不学平允,字就会倾斜无仪;但过于平允,又将古板而无朝气,因此又必需寻求险绝;险绝过火,便会狂怪无态,因而又要归于平允。这就是学书周而复始,不时升华的进程。以平允论,唐楷当之无愧。清代梁说: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健时而后归到晋人,则韵味中自俱节气,不然一派圆软,便写成脆弱字矣。“先学法式威严的仍是先学自在纵容的,唐徐浩《论书》云:”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这话很有看法。我赞同先从点画瘦硬的唐楷起步。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干净,构造精严,对后代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

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作风,并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明晰、神情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立劲健,结体平缓中寻求险峻。梁对欧字极为推重,说:

“写透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贰言。“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防止构造松懈的缺点。

中唐书家颜真卿44岁时誊写的《多浮屠碑》多用方笔,横轻竖重比照光鲜,富于立体感,构造方整严谨,宜于初学。颜真卿暮年某些作品笔画饱满雄强,结体宽舒,每每寻求呆头呆脑,返朴归真的意趣,初学易失于痴肥丑怪,不宜作为入门途径。

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央紧聚,四外伸展,学之可以获得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构造。

以上所举各碑,只有教授得法,学者锲而不舍,在半年至一年内“入帖”是不成问题的。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书法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书法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书法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