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入门知识

刘雪芹 2022/4/13 9:01:03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321     序号:7837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仔细求。”这是先辈太极拳家对太极阴阳哲理,以及太极拳理的高度总结和深入综合,对怎样练好太极拳拥有广泛的指点意思。

太极拳入门的经过找到了,就要入手思索怎样开启和步入太极殿堂的大门。一方面要有太极实践的指点,另一方面需求在明师的指导下,才干把握准确的练习要领和办法。

这里引荐给拳友的是冯志强教师1992年的著述陈式太极拳入门说要里的十二个章节,共有:(一)心神虚静贯一直;(二)中正不偏一气存;(三)以意行气心为主;(四)松沉动手求和婉; (五)内外合一高低随;(六)真假转换全在腰;(七)一松一紧济刚柔;(八)满身俱是缠丝圈; (九)胸腹折叠运开合;(十)拿住丹田练内功;(十一)埋头慢练是活桩;(十二)会练会养能胜利。这里面有冯老重复搜索、回忆本人几十年间行功练拳的亲身领会,听说有些例题是“以往秘不别传的窍要和胜利经历之谈”。假如拳友们能读有所得,读有所悟。就到达进修拳论的初志。

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一:心神虚静贯一直  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态相兼的活动,以虚静为本体,亦以虚静为极致。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生动,仍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不管是养生保健的静养灵根,抑或是推手较技的动态相因,都离不开“虚静”二字,都是以“虚静”贯串一直的,即始于静而又归于静。

能够如许说,虚静的水昭雪应了习练者太极工夫的水平,太极拳工夫的进步取决于虚静工夫的深人。从这个意思上来说,虚静工夫就是太极拳工夫,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该。正如拳经所云: “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虚静,首先是心能虚静。心为一身之主宰,心能静则全部皆静,心能虚则周身皆虚,五官百骸皆从心也。身心虚静则神能安定,神即心中之神。神宁心静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一念无思,一物无有,周身内外一片空灵,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静待其动。

静待其动有三层意思:一是在静站无极桩时或行拳之前的无极式中的静待“机”动,即天生之机的发起,气动则太极生,此时入手练拳为最妙。二是内行拳时,一势既完时静待下一势的“势”动,即动而复静,静中有预动之势,内气若能运到非常充分则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势有回环而一气流畅。

此处尤须留意,不可中途折返。三是在推手较技时的静待 “彼”动,即舍己从人之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推手较技时,若能身心虚静,则精力内固,气不狼藉,神情合一,意在人先,觉得敏锐,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太极拳架的练习既是动中求静,亦是静中有动,即虽动而静,视动犹静。待拳势举措熟练、通畅、连接、调解往后,要心平气和地意图福气,极轻入手,渐渐运转,静静中止,埋头想着阴阳开合,埋头听着天机活动,埋头看着浩气流转,周身高低浑然不觉,四肢百骸无影无踪,“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 惟有心中一片觉明现象,逐步到达始于无形、归于无迹的太极太和之原象。

太极拳工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延年益寿的养生工夫,一是强身防身的武术工夫,二者同一方能显出太极拳的成效。太极拳之因此有明显的养生成效,究其缘因就在于贯串一直的心神虚静。无论是站桩、活桩、单操单练仍是套路练习时,都要思想集中,精力积聚,心静神宁,邪念不起,聚精会神于“阴阳自然开合、天机自然运转”之中,逐步到达练功人静、动中有静的后果。

并且越练越虚静,物我两忘,一片神行,使大脑获得充沛的休息,消弭疲惫,而又益智补脑,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更好的调理,血液轮回、推陈出新的才能获得进步,从而较好地调整脏腑性能,调理生理,到达最佳形态,加强体质,有病则除,无病强身,长命百岁。因此心神虚静贯一直是习拳练功之重要。亦可称之为“总纲”。

太极拳入门说要之二:中正不偏一气存  太极之道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无过无不及。拳虽小道,而本于太极正路。无论于内于外、于神于形、于体于用,凡一阴一阳都要择中而行,一开一合都要择中而运,一收一放都要由中而发,一虚一实都要居中而换,一动一静都要从中而变,总之都要以中和之道而行之,使全身高低中气贯穿,周身内外一气流转。无所偏倚则不惧别人推倒,无过无不及则不犯顶、匾、丢、抗之病,中气贯足则物来无不适应。

一视同仁,无过无不及即“中正”之谓。 “打拳原是备身法”,中正在身法上的表现就是立品中正,无所偏倚。自顶而踵高低一线,周身内外左右平准。

此中以躯体的中正为主,四肢的中正虽为辅而又左右着躯体的中正。因而中恰是全身的中正。人体有三节之分,上肢为梢节,躯体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全身又有五弓之备,两臂是两张弓,两腿是两张弓,躯体是一张弓。若能使三节贯串成一节,五弓完备而合一,则全部中正不偏也。

其一在于“头正项竖、虚领顶劲”。头为六阳之首,一身之主,头正则身躯自然中正端凝;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间乃佐中气高低流畅之路;顶劲虚领则全部精力自然领起,中气灌注神贯顶。虚者,虚虚领起,惟意思罢了,不可过亦不可不及,过则气留于脑中,不及则气滞于胸中,久之皆成病。

其二在于“胸空肚实,上虚下实”。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虚则胸空,胸空则横膈膜下降,左右两肋下沉,腹部自然充满;气沉于丹田则上虚下实,上体松活圆转,下体固若磐石,而又心平气和,则浊气自然下降至足底,清气自然回升至顶心,清升浊降,阴阳分清。

其三在于“塌腰敛臀、脊柱竖直”。腰为高低体之枢纽,腰要松又要虚,腰能松虚然后能塌;塌腰又须敛臀,臀部不收敛便不克不及塌腰;敛臀勿忘提会阴,会阴上提下不漏气;塌腰敛臀则腰劲下贯,上体虚,中部活,下体沉着,全部之劲能合于丹田;敛臀则骶骨有力,尾闾中正,共同虚领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瞄准,后腰命门处自然开张,中气贯于脊中,上自百会,下达会阴,如一线穿成,则身弓备也。

其四在于“两肩松开,沉肩坠肘”。两臂是否圆转全在两肩,肩为臂之枢纽,两肩不克不及松开,则转关不灵;两肩应松开下垂,功久骨缝自开,两臂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中气灌注于两肩骨缝之中,则能沉肩,由两肩骨缝而行于两肱之中,则两臂冷静虚灵;沉肩必需坠肘,肘不下坠则肩不得沉,气上浮而不得力,周身之劲合不住,且影响躯体之中正;坠肘有助沉 肩,肩、肘、手三节能节节贯穿,达于指梢则臂弓备也。总而言之,无论两臂两手怎样运行,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都要沉肩坠肘。

其五在于“坐胯屈膝,垂直相对”。两腿的枢纽在两胯。两胯的重要性远不只于此。腰劲是否下贯、周身是否相合、高低是否相随、中气是否贯穿、真假是否转换、一身是否中正、左右是否平准皆在两胯。

胯和腰是相干系的,言胯必及腰,言腰必及胯,因此称“腰胯”。首先,两胯要松开,松开则圆裆,所谓开胯圆裆即此意。两胯松开并非岔开,如两胯骨缝不松开,则虽两腿岔开裆仍不会圆。圆裆音讯在外肾阴囊两旁,裆圆则反转皆灵,高低亦能合住劲。

又要松胯下坐,能坐胯则足能干实踏地而自然抓地,落气到足底自然庄重如山。所谓“似坐非坐”即在此。足若不克不及干实踏地,则须从胯中调整。还要能落胯,坐胯为实,落胯为虚,能坐能落,有实有虚,有真假自有中定,一身重心首系于此,然后达于足底。

屈膝全在坐胯,胯能坐便自然能屈膝。切不可只屈膝不坐胯,屈膝的高度应由坐胯的水平来定,总须垂直相对,留有伸屈变化的余地而转动皆活。屈膝不可过,裆部、臀部低于膝部谓之过,膝尖超越足尖亦谓之过,过则有失中正,易受制于人;过则转关不灵,莫衷一是;过则膝部受损,久之则成病;过则憋气不通,难贯足底;过则劲路隔绝,不克不及完好一气。总而言之,腿三节须“六断”,胯、膝、脚三节似断似连,形断内联,中气灌注于下肢骨髓之中则腿弓备也。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太极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太极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太极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