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友人爱好草书,苦于不知从何动手,看到古代草书各人的作品十分冲动,却不知从何下笔摹仿,下面提出几条途径供各人参考:
先学章草,有一种字帖是一行楷书,一行是草书,如许能够对比着,便于认字、记字。先学草字的草法也是学草的根底。这个帖很轻易协助辨清每个字和每个笔画的前因结果。
由小草到大草,有些大草是无法学的,那是神灵附体,《千字文残石》只可观赏或剖析部分摹仿,因此可先学小草。小草重理智、共性,把基本的字法情势、笔法搞清楚,再扩大到大草,作为未来写大草的资源,使未来大草的创作符合法式,要字字、笔笔有来源处,万变不离其宗,固好根和本。比方像王羲之的《十七帖》。
参看《草诀歌》,《草决歌》只可把它当做参考工具来用,而不可长久摹仿,就像有的人,拿着字典摹仿一样,是不可取的。
草书的进修阐述,进修书法而未学好草书,好像“行百里者半九十”,应当说是十分遗憾的事。这是由于惟有草书才干把汉字誊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扬到极致;把誊写者的特性、才思、气质、想像力最大范围地展示出来。因此昔人说:“唯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杨泉《草书赋》)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仇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见山川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轰隆,歌舞战役,寰宇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可见草书艺术的魅力,真是“穷反常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需求阐明的是,草书表示誊写者感情,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经过言语将作者详细的、奇妙的感情转达给读者,也不像绘画、雕塑等外型艺术经过详细的形象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转达出来。草书只是以顿挫腾跃的点画,纵横盘曲的线条,穿插参差而形成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这固然也与誊写内容相干。
任何艺术情势,若想到达以它来自在地抒发生者感情的后果,则必需纯熟地掌握它的办法和技巧。草书有着严厉的法式,孙过庭说:“草乖使转,不克不及成字。”精确无误地记忆并誊写草字,是要下很大的时间的。但即便草法无误,而笔力羸弱,如春蚓秋蛇,绵软无力,也不是好的草书作品。最终另有品德问题,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品德,辄徒成下品”。
如斯看来,一幅好的草书作品,需求严厉的草法、劲健的笔法、飘逸的风格,可见写好草书是不轻易的。因此清代书法实践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变幻无尽,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得意者,孰能至于至善耶?““草圣”的称呼,阐明人们对善于草书的大师的敬重,也包括着对这种字体的奥秘感。仿佛以为它是一种最神奇、最飞动、最抒怀而又最难驾御的罕体。
观赏草书也有相称的难度,西方的艺术家曾以为,要学会品尝中国的草书要500年,等于说一辈子也不克不及够,这固然有开顽笑的身分。就是关于一其中国人来说,这也毫不是一件轻易事,由于首先要识草字。
如今草书在平常生活中,曾经很少运用。于右任老师曾推行过“规范草书”,要把它作为汉字的手写体,但这只能是理想罢了。在文盲还许多的状况下,要多数人再记着汉字的另一套写法,简直是不克不及够的事。
早在唐朝初年,就有由于不识草字而闹乱子的:有位幽州都督王君廓要入朝办事,他的同事李玄道让他带一封信,给本人的从外甥房玄龄。王君廓暗里翻开看了,信是用草誊写的,他不看法草书,认为李要密谋本人,十分惧怕,竟然潜逃了。李玄道也由于这件事被放逐到寓州。
这仍是在草书被常常用于手札的古代。在今日,用草书通讯只能是非常少数书法家或书法喜好者之间的事了,绝大多数人是不必草书的,草书能够说离开了适用的范围。因而,对有志于进修草书的人,从识草动手,进步观赏才能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进修任何一门常识,应先知晓它的汗青,从总体上掌握它,进修草书也是如斯。要知晓它的汗青开展。草书的汗青是很长远的,能够说自从有了文字,在誊写时,就有规整严谨的和轻率急就的两种写法。
关于古文字的轻率写法我们曾经从陶文、简牍、盟书中看到过。古、今文字是以隶书分界的,我们平日说的草书是今文字的草写,固然要从隶书发生后入手研讨。从草创期的古朴,率意,不定型,到成熟期的精致,流利,有法式,草书的开展阅历了漫长的汗青进程。
从总体上看,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大系统。今草在唐代又开展为狂草。汗青上浩繁书法家以他们的蠢才和聪明,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的草书作品,构成了成各种各样的艺术作风,惟有充沛知晓草书的开展汗青,才干明源流,识派系,更好地了解各家各派的作风特点及艺术成绩。
黄庭坚说:“草书妙处,须学者得意,然学久乃当知之。”这就要修业习者常常与它接触,多看草书法帖,心摹手追,看得多了,自然就能熟习草书的法式、法则,清楚它的变化、作风、派别。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书法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书法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书法高手解答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