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基本常识

杨鸿滨 2022/3/16 9:37:55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915     序号:5341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印章的内容很广,特点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各种术语,知晓这些常识关于珍藏和观赏都有很大用途。下面就简略引见一些共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陰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但古代的称法和如今正相反,由于昔人是依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出现的陰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陰文。

因而,为了防止误解,就把陰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矫健,转机处宜一鼓作气。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痴肥,瘦而不失之于憔悴,随心所欲,妙在自然,最忌装腔作势。朱文印始于六朝,风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字迹不克不及粗、粗则显庸俗。

2、铸印、凿印。金属印章,不管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而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同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克不及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而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凿印有工致和拙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忙凿成使用、因此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多面印即类推。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克不及有印钮,只在当中凿一小孔以便穿带,因此又称“穿带印”。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同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昔人以为印章是作为信誉的意味,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它的闲字杂字都不必,用之则表示不敬。字印亦称表字印。汉晋时期的字印必连姓,后世或连或不连。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赵氏子昂”。姓名、字并刻为一印的称为“名字合印“。也有将籍贯、姓、名、字、号、官职等并刻一印的称为“总印“。

5、回文印、横读印、交织文印。回文即用来处置两个字的名印和字印,即能够防误读,又可使名的二字连为一体。其办法是把“印”

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环读之,则为“姓某某印”,而不读为“姓印某某”。如“王从之印”四字,若平日刻法,不必回文,易误为姓王名从,看不出为姓王名从之。横读印、交织文印非常少见,一般只用来刻官衔和地名。如“司空之玺”,“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玺”二字刻鄙人,这就叫做横读印。交织文印就是以对角次序而读。

四个字的,第一个字在右上,第二个字在左下,第三个字在左上,第四个字在右下。如‘“宜阳津印”,“阳”字在“津”字下,“律”

字在“宜”字左,但轻易误读成“宜津阳印”或“宜印津阳”。

6、书函印、鉴藏印。书函印在古代比拟盛行。秦汉至南北朝时采取泥封,泥封后钤有印章,但一般只用名印。至后来则用“某人言事“、“某人启事”、“某人白事”、“某人稽首”、“某人敬缄”

等印刻,这些都是书函印。鉴藏印是珍藏书画的印记,始于唐代。唐太宗有“贞观”二字连珠印,唐玄宗有“工元”二字长方印。这两颗印虽未表明鉴藏字样,但却是鉴定性子的,是最早的鉴藏印。

宋代往后鉴藏印的内容丰厚起来,并且篆刻和用料都非常精巧,大有青出于蓝之势,为珍藏家所青睬。其次,经过鉴藏家的鉴藏印还可订正古代名贵书画的传播状况。其文有“某人家藏”、“某人珍赏”、“某郡某斋(堂、馆、阁)图书记“等。不少印谱中也收了鉴藏印。

7、玉印。印材中以玉最为名贵。其质地坚洁润密,不磨不磷,可毁损折断而不可毁坏其纹理。因而昔人多喜佩带玉印,其意一取正人佩玉,一取玉之坚忍。玉以越古越贵,一些商贾为欺市赢利,常把新玉放人油锅中炸脍,使之成古色。

8、金属印。指用金、银、铜、铅、铁诸金属刻成的印章。金银质地太软,不易上刀,笔锋更难浮现,因而一般的铸印时都掺以铜,不但易于成形,也易于雕刻。平日所说的金银印多数是涂金涂银的,纯金纯银的比拟少见。官印中金银是用来划分品级的,私印顶用金银的不多见。因为金银印刻则腻刀,笔迹柔而无锋,从珍藏与观赏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价值。铜印笔迹矫健,带有回珠。办法上有凿有刻,亦有徐金上银的。铅印、铁印,古代除巨印用之外,一般不多见。明朝时,御史医生用铁印,取其朴直忘我之意,但铁轻易生锈腐化,故传播的绝少。

9、象牙印、犀骨印。牙印,汉时有官印,宋往后多作私印,以象牙为资料,其质柔嫩韧腻,难中刀法。刻朱文则尚可见笔锋,白文则无神情。因而,篆刻家和珍藏家对牙印都不太珍重。象牙忌鼠味民便,一遇鼠尿则立刻现出黑斑,直至底部,并且永久除不掉。又畏热气汗水,即便有牙印也不常佩带。

犀角印,惟汉二千石至四百石官以黑犀角为印,其余很罕用,其质地又粗又软,时间一久,则会变形。其它有以牛羊等的腔骨角为印的,这在民间较为传播,官印和富家非常罕用,有关的记录也尚未发明,故始于何时还说不清。”

10、水晶印、玛瑙等印。水晶质地硬而脆,不易刻,稍使劲则断,刻成的文字滑而不涵。玛瑙的质地比五更硬,是诸印材中最难雕刻的一种资料,刻成之文又显得矛头尽露,缺少温雅之气。瓷印唐始有,宋渐广,硬而不易刻。珊瑚易裂,翡翠易断且硬。总之,水晶等印,雕琢不易,作印章实为事半功倍,珍藏家与观赏家也只把它们作一种装点品来把玩。

11、竹木印。木印一般用的是黄杨木,此木轻易上刀又不蓬松。

梅根、竹根、瓜蒂、果核等也可用来刻印。竹根直抉择坚细无裂纹的,假如两节间距适合,根节又呈规矩性散布,则十分雅观,足供珍玩。

核则以广东的榄核为贵(榄比橄榄大,不可食),质地坚固,其它多数软,只可削刻,难尽篆刻之美。竹木印可雕成种种外形,集工艺品与印章为一身,因此也是珍藏家与观赏家所收罗的一个范畴。

12、印钮、印绶。印背上高高隆起的,打有眼孔用来穿带局部就叫做印钮(纽)。初期印章钮形纯朴,只在反面雕琢成突出的外形,横穿一孔即可,后人称之为“鼻钮”。跟着印章和雕琢技术的开展,印钮的制造也越来越精巧,品种也越来越多,多数是禽兽虫鱼等动物,如龙钮、虎钮、螭钮、龟钮、辟邪钮,又有曲钮、直钮、泉(古铜钱)

钮、瓦钮、桥钮、斗钮、坛钮等。有的印章无钮,就在印章的周围刻以山川人物,称为“薄意”——薄刻而有画意。印绶就是指印钮上穿的带子,古代多用绵帛为之。秦汉往后,官印印绶的颜色差异都有必定的品级区别,不可僭越。

总之,印章的珍藏与观赏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印材种类、外形特点和文字篆刻。印材种类已有详述。外形特点首要包含印面和印钮,而篆刻文字在情势上则有古文、大篆(籀)、小篆、八体书、六体书的区别。

从韵味上则又要看印中每字的篆刻能否连接(篆法),部署能否公道、雅观、新奇(章法),每一笔划能否丰神活动,或严肃典雅或滞涩等(笔法)、用刀能否力度合宜,充沛表现笔锋和书法韵味。以及镂刻深浅能否合宜(刀法),这四法又要触及到专门的篆刻学方面的常识了。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篆刻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篆刻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篆刻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