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基本线描技法之二

钟雨樵 2019/11/26 15:38:02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99383     序号:733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4、行云流水描

此描法宜中锋用笔,笔法如行云流水,生动飞动,有起有倒。此法以李公麟的描法最为典型。元代汤垕《画鉴》中说:“(李伯时)惟摹仿古画用绢素著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如李公麟的《免胄图》,顶风飘扬的旗号和土兵身上软质的罩衫,线条流利,笔意清爽,如行云流水,舒卷自若。又如他的《维摩演教图》,所画人物的衣纹线条如行云流水,加上画中墨色浓淡的变化,使画中人物表示出圣洁出尘的风度。

5、蚂蝗描

又称兰叶描,为唐代有名流物画家吴道子所创,线条粗细变化不可穷诘,以表示“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吴道子在顾恺之等人“铁线描”的“密体”作风根底上实现的独到发明。他把狂草的用笔变为人物画外型的新办法,在轻重提按中表现线条的变化,在疏密随便中显生动,有如飘曳的兰叶一般,表示人物的风度俊逸,世称“吴带当风”。如宋代佚名画家的《送子天王图》,承继吴风,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利,顿挫含蓄,兼具写意笔法,在疏密随便中显生动,表示了画中天神、天女、武将、力士内涵的精力力气。

6、钉头鼠尾描

落笔处如铁钉之头,线条呈钉头状,行笔收笔,一气拖长,如鼠之尾,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如宋代李嵩的《货郎图》和《市担婴戏图》中的衣纹线条,採用中锋劲利的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形同钉头鼠尾。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用笔凝重,刚毅简放,衣纹转机活动自若,充沛发扬了线条的表示力和装潢性,所画天王、力士、仙女皆浮现出情面世态。清代画家任伯年也十分爱好用这种描法来表示其用笔的豪放豪放,表现了写意的作风特徵,如他的《人物图》也充沛表现了钉头鼠尾描的特色。

7、混描

以淡墨皴衣纹加以浓墨混成之,故名。描画对象的衣服时,每每先用淡墨劲笔勾勒出衣服的纹路表面,再用较深的墨色结合线面来破染,构成墨色档次的变化。实践上要表示的曾经是色块和线条之间的处置关系,而非仅仅是纯真的线条用笔问题。

如清代闵贞的《八子观灯图》,其画法是先以淡墨勾画成形,人物的衣纹线条层层交叠,最终用浓墨醒之,这种办法也是一般画家常常在起稿时运用的办法。有时,先用淡墨勾线成形,继而用浓墨醒之,最终用赭石在原本墨线或四周实行醒笔,如许既增强了线的随便性,也增加了线的淳厚感及线的情势美感。

8、橛头钉描

其运笔刚毅有致,纯朴简率,秃衰老硬,强调骨力的表示,如同钉在地上的细木桩,和钉头鼠尾描有邻近之处而显短粗。这种线描技法,在宋代已很盛行,其时的马远、晁补之等人都善用此法,并一度成为其时画家表示文人隐士所习用的技法程式。如马远的《孔丘像》,採用秃而枯渴的笔法,以浓厚、结实的文字表示较硬的麻质布料,在每根线条的中部都出现出一种强有力的转机,收笔时则略为压缩。

9、曹衣描

相传曹衣描是北朝有名画家曹仲达遭到其时传入的印度美术作风的影响而发明出的。其线条以直挺的用笔为主,质感沉著圆浑,线条精密工致,紧贴身躯,好像刚从水中湿漉漉地走上来一样,因此又被称为“ 曹衣出水 ” 。

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就有 “ 曹衣出水描 ” 的记录: “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 。与吴道子作风的 “ 吴带当风 ” 相映辉,丰厚了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如明代吴彬的《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罗汉衣纹线条麋集,紧贴身躯。正如《点石斋丛画》中所说:“ 用尖笔,其体堆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 这种线条,在明代丁云鹏、陈洪绶等人的作品也有表现。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国画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国画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国画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