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台步,走出来的功夫

刘强轮 2022/3/6 11:21:50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562     序号:4432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戏校每日有⼀堂课专门⾛台步,⽆论什么⾏当都必需练台步,这是基本功。倘使连台步也⾛不好,怎样能唱戏呢?京剧考究“四功五法”,“步”是此中很重要的⼀法。每个⾏当的台步都有⾃⼰的标准。

⾏当不同,台步就不同。拿⽼⽣来说,有王帽⽼⽣(专演帝王)、衰派⽼⽣(年⽼体弱)和⿊三⽼⽣(戴⿊⾊三绺胡⼦)等等区别,他们的步法就不完全⼀样。虽然王帽与⼀般戴⿊三的⽼⽣兴许年龄差不多,但因为⾝份不同,⾛起路来就不相似。

哪怕都是王帽⽼⽣,不同的戏,甚⾄同⼀出戏在不同的情形⾥,⼈物都需求⾛不同的台步。《上晒台》⾥刘秀刚出场时的步⼦与他后来见⿁魂时就不克不及够⼀样。这“不⼀样”按当代⼈的说法,是从⼈物动身,要做到这⼀点,先得有踏实的台步基本功,而后在实施中逐渐明⽩怎样随着唱腔、锣经的节奏⾛,外表的步法慢慢地与内⼼活动联络起来,最终才干⾛出戏中的⼈物来。

⼈们如今讲起周信芳先⽣(麒麟童)的《徐策跑城》,对他种种不同的跑的步法津津有味,称誉他上演了徐策其时的⼼情,演活了⼈物,却疏忽了这些令⼈⽬不暇接的⾛、跑、跌、蹒跚以及不同步法与⽔袖、纱帽翅和髯⼝的共同,都是从周先⽣少小台步基本功中衍化出来的,他的踏实的幼功使他在台上可以收放⾃如。

台步是演员最基本的工夫,⾝段的美与不美和脚底下的步法有很⼤关系。程砚秋先⽣的《武家坡》⾥的“跑坡”与“进窑”,太美丽了。他进窑⽤了武⽣的“扫堂腿“,但改为腿不蜷缩,如许由腿带动裙⼦,加上翻⽔袖,便如云朵在疾风中旋转。他的“进窑”⾝段组合的发明,如没有脚底下的基本功,是做不到的。

基本功是⼿段,没有⼿段,再有设法也⽆法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然⽽基本功还不是艺术,每位京剧⼤师都有⾃⼰独到的台步,那是他们把魂魄注⼊了工夫,死工夫才拥有了⽣命。昔时翁偶虹先⽣写李少春向余叔岩先⽣进修《洪⽺洞》“病房”中杨六郎的出场,把这⼀点说得很透辟。

余先⽣从荷花叶⼦在晚风中摇曳的形象化出了六郎濒死的微弱脚步,⼜⽤两个⼿指捏扇⼦轴来阐明“不克不及太用力,⼜不克不及不必力,扇⾝才干⾃然摆动。似坠⽽不坠,不坠⽽似坠,就似乎微弱的⼈⾛路仿佛要栽倒,⽽⼜没有躺下,这就叫‘惰劲’。杨六郎的脚步就是要有这股⼦‘惰劲’“。

台步不是⽣活⾥的⾛路,⽽是舞台上的步法,它关系到演员的形体、台风与作风,也能看出演员的涵养。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京剧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京剧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京剧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