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范小琳 2022/3/4 17:10:52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767     序号:4292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首要处所剧种。黄梅戏发祥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接壤的地域。一百多年从前,这里盛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步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域成了气象,构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初期的黄梅戏多是把本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示本地生活尤其是乡村生活的故事。比方《打猪草》说的就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破坏了农作物发生矛盾,经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此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盛行歌曲。又如《夫妇观灯》,经过一对青年夫妻元宵节观灯的见闻,描画了街市生活的丰厚多彩。

不久,黄梅戏在搬演大戏上也有了成果。这些大戏首如果受“青阳腔”、“徽调”的影响而发生的故事完好的整本大戏,像《乌金记》,《七仙女下凡》等。此中的《七仙女下凡》几经磨砺修正,终极定为《天仙配》,成了黄梅戏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要指出的是,初期的黄梅戏,基本上是农夫自娱自乐的一种文艺情势。

从20世纪20年代起,黄梅戏日趋成型,也逐步走上了职业上演的路途,其重要标志之一即是上演所在从乡村走上了都会舞台。先是在安徽怀宁一带呈现了专业班社。怀宁素有“戏乡”的称号。这里唱黄梅调非常兴隆。从上演一方来说,戏目多、人才多、班社多;从看戏者一方来说,观浩繁、市场多。于是,一批戏班应运而生。1926年,有名演员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寿(丑角)等地点的班社活泼于安庆市区,尔后在这里扎根。

黄梅戏进入都会往后,遭到了京剧、越剧、扬剧、淮剧、评剧等剧种的影响,在扮演上有了很大的改良。从剧目上看,改编、移植了其它剧种的好戏如《文素臣》、《宏碧缘》、《华美缘》、《蜜蜂记》等。从音乐上看,传统唱腔实行了必定水平的变革,首如果裁减了传统唱腔中带有浓烈方言土语颜色的垫字,如许,唱腔简约、明快,从字面上也好读易懂。从扮演上看,接收了兄弟剧种的一些程式化举措。

如开门、关门、圆场、饮酒等举措。其它在服装、道具、装备、伴奏等很多方面都比乡村上演时有了开展。这一时代的黄梅戏尤其是40年代的黄梅戏,曾经成熟。

黄梅戏的更大开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因为国家对处所戏曲赐与充足的注重,为增强艺术力气,安徽省连续遴派一些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参与了黄梅戏的变革任务。新老文艺任务者的通力协作,使黄梅戏的全得体貌面目一新。黄梅戏从安庆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剧种。至今,黄梅戏与黄山一同,并称“安徽二黄”,成为安徽省的自豪。

这一时代的黄梅戏,唱腔唱法都有了变革,音乐方面加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示力,打破了“花腔”只能专戏自用的约束,同时,奇妙地模仿民歌和其它音乐身分,发明出与传统唱腔相调解的新腔。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断若续的“三打七唱”,而是树立了以中乐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从音乐氛围上大大进步了剧种的表示力。这一时代上演的剧目许多,但多数实行了整顿、重编。

如《打猪草》、《夫妇观灯》、《天仙配》、《蓝桥打水》、《补背褡》、《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吊孝》、《柳树井》、《春香传》、《女驸马》、《牛郎织女》、《党的女儿》、《江姐》、《刘三姐》等举不堪举。 此中的《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拍成了电影,为黄梅戏的普遍传播,为保存黄梅戏艺术家的杰出风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黄梅戏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黄梅戏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黄梅戏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