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中的杂技

曹海云 2022/2/15 16:54:15     来源:21天入门公众号     点击:526     序号:3466
赞同 共获得0个赞同

杂技是中国最陈旧的艺术之一,是以技巧为手腕,反应人的力气和聪明,并给人以美感的一门广阔人民群众脍炙人口的扮演艺术。春秋战国时代,《史记》

中就有很多有关杂技的记叙。到了汉代,杂技能术已有较大开展,从宫廷到庶民,都把观赏杂技作为重要娱乐活动,东汉有名的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中曾生动记叙了其时杂技上演的盛况,描绘了“舞轮”、“走绳”、“飞剑跳丸“等精深技巧。

到了清代,杂技能术在民间的膏壤中繁殖开展,勾栏瓦舍、村头巷尾屡有杂技强人卖艺营生。其时,在故乡为塾师的蒲松龄广闻博记,采写了不少杂技能术的奇闻趣事。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山东是中国杂技能术发源地。经考据原始杂技初祖,是五六千年前活动在山东地区的东方夷人领袖蚩尤。他不只是角抵好汉,并善“吃砂石,以金作兵,还会作雾”,可见其知晓气功幻术。

蚩尤所创的“角抵”活动在民间作为文娱广为盛行。

《史记》中写道:“杂技源于角抵,又叫蚩尤戏。”道出杂技能术的泉源。

蒲松龄历时20余年著成的绝代奇书《聊斋志异》,其书有些篇章实属纪实性散文,这些纪实性文章中多有记杂技魔术为内容的,如《戏术》中写的奇术是当代杂技舞台上的传统戏法“罩子、罗圈”,《偷桃》、《种梨》也是今日蔚为大观的出色魔术。

《聊斋志异》中的《蛙曲》是一个名叫王子巽的人供给的,王说:“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

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之乐,宫商词曲,了了可辨。“用青蛙当演员是杂技能术中稀有的节目,《蛙曲》

奇就奇在那位艺人奇妙地把蛙鸣与音乐联在一同,按古乐曲十二律陈列,抉择音调上下不同的12只青蛙来作“乐器”,而后用小木棍去敲击青蛙脑壳,使它奏鸣乐曲。

《鼠戏》一篇也是今古奇迹:“一人在长安市上卖鼠戏,背负一囊,中蓄小鼠十余头。每于稠人中,出小木架,置肩上,俨如戏楼状。乃拍鼓板,唱古杂剧。欢声甫起,则有鼠自囊中出,蒙假面,被小装服,自背登楼,人立而舞。男女悲欢,悉合剧中关目。“这些人人喊打的无名小卒居然也能被驯化得像猴子一般听话与乖巧,它们竖立着舞蹈,去表示戏剧片段中的酸甜苦辣,确实苦驯有素,绝妙神奇。人们从它的诙谐扮演中,无不获得焕然一新的满意。蒲松龄在《木雕人》中还记述了商人白有功报告的一位木雕丽人以犬为马,先在“马”上矫饰了几套“镫里存身”、“膜拜观音”的解数,又扮演了“昭君出塞”,活灵敏现,令人击掌叫绝!显然这是驯犬与牵线木偶艺术奇妙结合的独特杂技扮演。这些都是杂技中的“马戏”节目。

清代马戏风行民间,除平日的马戏外,另有“跳大虫“、“猴戏”、“羊车”、“狗钻圈”、“调鹦鹉”、“画眉曲“、“斗鹌鹑”、“麻雀衔旗”、“舞蛇”等等。但像《聊斋志异》中这些奇术异能却是少见,这兴许就是能被志异的原因。

蒲松龄笔下还记述了一些硬气功之类的杂技,《铁布衫法》一篇就描写了一个姓沙的艺人“骈其指,力砍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有一次,一个姓仇的花花令郎吊挂一根又大又粗的木头,叫两名健壮佣人用力推前,借摆回的惯性力去撞反击沙艺人的裸腹。后果,巨木反被弹出很远,沙艺人却坦然若素。《聊斋志异》

中的《口技》更是对杂技能术描写的最出色、最惹人人胜的一篇。与当代口技不同的是,它富有生动风趣的故事件节。一个女青年模拟与“众仙人”对话和别的音响,无可比较的以假乱真扮演,使村里人好像身临其境。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学习杂技能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在学习杂技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很快就会有杂技高手解答你的问题。

(文章源于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