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强音时,用呼气支点,即所谓底气,在向外输送较多飞息时,须防止气息过多过猛,以免笛音变高,要用呼气肌肉群之力,控制较强的气息力度。
当气息到达口腔,首先使吹奏时最重要的用力部位颊肌,随气息向前用力,并使气息吹于两唇角处,而不宜使气息直接吹于唇缝中间,才能使唇角自然的产生恰当的口劲,同时唇角受气息影响,便被动着向左右扩展成为适当的唇缝。
此时若能做到唇内肌下垂而有薄边,在受气息向前输送时,随之向前移动,·与下唇相并面积较多。唇缝与吹孔保持适当角度,吹时的气息充满笛筒,就能发出强而不紧、松而不散、饱满、洪亮、富有立体感而准确的笛音。
吹弱音比吹奏强音的难度大,因运用气息力度大时其音则强;若无一定力度,随弱而低,虚而不实,失去圆润而无光彩。
所以在运用气息过程中,必须加强控制能力,增加吸气肌肉群力量,胸廓维持吸气的姿态;同时呼气肌肉群也不能减少支持力量,这样吸与呼两群肌肉便此进彼退互相支持。
当呼气至高度水平时,胸部似有吸气的感觉,这种非生理的呼吸,为吹奏者经常吹奏,习惯成自然的成熟动作,如似马车下坡,马向后使用坐力,而车轮向前转动一样。
有这样高水平的控制能力,保持好唇缝与吹孔位置,以少量气息到达口腔,颊肌必须首先适当放松,口劲便随之减轻,两唇角便自然地带动唇内肌向中间收缩,从而恰当地收缩唇缝,两唇相并面积较少,气息吹入吹孔则少,即可吹奏出清细、柔美准确的弱音。